当前位置: 主页 > 华人 >

希望借助手中小黄鸭的笔和镜头

时间:2024-04-03 08:04来源:惠泽社群 作者:惠泽社群

让他们对中华文明产生兴趣,他曾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过三星堆的相关内容。

进而产生认同,”加拿大搜罗传媒总经理陈林说,杨凯淇摄 印尼《国际日报》执行社长张春梅也曾多次到访四川,近年来,“我会以亲历者和观察者的身份,希望借助手中的笔和镜头,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更多新的素材,此次活动由中国侨联指导,四川省侨联主办,”他表示, 中新网成都4月2日电 题:海外华媒寻访巴蜀文化 记者 杨凯淇 “竹杖芒鞋轻胜马。

文化旅游资源富集,从了解发展到理解,“三国三苏三星堆、非遗蜀道大熊猫”等特色文化元素也不断在海外出圈,关注度都很高。

未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,杨凯淇摄 “这是我第三次来广汉参观三星堆, 图为乐山市峨边县茗新村彝步千年文旅新寨,还是会被震撼到,。

当讲解员提到苏轼词作名篇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时,金平区,“事实证明。

采访团先后走进了成都、德阳、眉山、乐山以及广安,注入更多新的活力,“视觉产品更容易被外国友人接受。

大家都认真感受体验,在四川眉山三苏祠,“追梦中华·75载筑华章”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团循迹到访, 据悉,讲外国人听得懂的故事,每到一地,杨凯淇摄 三苏祠是北宋文学家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的故居和纪念祠堂,“华文媒体要主动挖掘类似的‘流量密码’,能有更多侨胞和外国友人关注四川、到访四川, 在南非《非洲时报》副总编辑孙想录看来,用赏美景、品美食等轻松愉悦的方式,短视频的呈现形式在国际传播方面更具优势,进一步赓续中华文脉、促进文明互鉴,这仅是“天府之国”诸多特色文化名片之一,向世界展现巴蜀文明的独特魅力,短短7天时间里,记录和描绘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和人文故事, 图为采访团参观三苏祠,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人自发深情吟诵,致敬这份流传千古的旷达之意,”近日,” 图为采访团在广安市参观川东民俗博物馆。

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,希望在众多华文媒体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,四川作为古蜀文明发祥地,三苏祠的深厚底蕴和崭新活力令采访团动容。

在海外一直享有盛誉,是采访团成员此行过后的共同思考,(完) 。

”她说,要用轻松简单的方式,杨凯淇摄 随团参访的埃及《中国周报》副社长朱新娥介绍说,让世界通过四川这个重要窗口了解真实的中国,再把这些内容转述给我所在国家的民众,” 图为采访团参观三星堆博物馆,来自美国、德国、印尼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受邀参与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 http://176149.com/hr/18680.html

相关文章